首頁 > 淮安文史 > 淮安古建筑上龍的藝術

淮安古建筑上龍的藝術

發(fā)布時間: 2024-02-19 15:06  關注度:1229評 論  轉(zhuǎn) 發(fā)  收 藏  打 印
導讀:行走于淮安古街老巷,你會不時看到明清年代遺存下來的寺廟、官府、民居、橋梁等建筑上,有著精美的磚雕、柔美的木刻、壯美的石雕構成的獨特藝術文化。而在這些藝術造型中,有著許多龍的造型,栩栩如生,氣韻生動,它們在向人們敘說著淮安匠人的勤勞和技藝,展示著淮安龍文化的歷史。

今年是龍年。自古以來,炎黃子孫就有“龍的傳人”之稱,巍巍中華更被譽為“東方巨龍”。

行走于淮安古街老巷,你會不時看到明清年代遺存下來的寺廟、官府、民居、橋梁等建筑上,有著精美的磚雕、柔美的木刻、壯美的石雕構成的獨特藝術文化。而在這些藝術造型中,有著許多龍的造型,栩栩如生,氣韻生動,它們在向人們敘說著淮安匠人的勤勞和技藝,展示著淮安龍文化的歷史。

●刻有龍的石墩

在淮安文通塔苑南大門前兩側有一對火山巖(又稱玄武石、黑馬石)圓形石墩(又稱石鼓)。石墩由墩鼓和門窩、門檻凹槽連為一體,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孔眼。圓鼓直徑0.66米,底座長0.81米,高1.02米,厚0.20米,門檻窩眼部高0.32米。圓鼓部上雕刻的是“雙龍盤壽”和祥云、太陽放射出的光芒。龍的圖案造型各異,動感力強,層次分明。有專家看后說,這是漢代的石刻風格。今年已九十一歲高齡的文史專家何杰老人告訴我:“這對石墩是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主持修繕文通塔苑時,從上板街倒塌的楚元王廟遺址上移去的!

文通塔舊稱尊勝塔,又稱文峰塔。始建于東晉大興二年(319年),多次重修,全部磚結構,無梁柱,現(xiàn)為七層八角形。

●刻有龍的磚雕

在淮安跨下橋北街13號,宋末民族英雄張孝忠祠大門門頂上有塊磚雕。磚雕圖案上有位和藹的老壽星雙手緊握龍拐,還有壽桃、金錢松、蝙蝠、鹿、如意、護欄等。尤其是那龍拐彎彎曲曲、生動有趣;那龍張著嘴、目視前方、角飛翹,雕工細膩,線條清晰,栩栩如生。

據(jù)該房屋主人、今年81歲的張秉權老人講,此塊門頂磚雕是乾隆十二年重修該祠時遺存下來的。

●刻有龍的門龍

在淮安鎮(zhèn)淮樓東路62號,韓侯祠大門門龍(又稱門帽)上刻有二龍戲珠圖案。該木雕長3米多,寬0.50米多,上面的兩條長龍騰云駕霧同戲珠,朵朵祥云托著圓珠,兩條龍頭張開嘴對著圓珠,龍眼盯著圓珠,又似二龍相互對看著,龍角龍須突顯,片片龍繗層層疊疊。整組雕刻運用陽刻、陰刻、剔地、浮雕等多種技法。

韓侯祠門前石匾上刻的文字為:韓侯祠,韓信(?—公元前196年),興漢三杰之一,初封齊王,改封楚王,后封淮陰侯。祠始建于唐,明重修。

●刻有龍的撐牙

在淮安大香渠巷6號,施耐庵著書處院門房柱上有兩塊木雕撐牙,至今完好無損。撐牙長有1.6米,最寬處有0.35米。上部分雕的是魚戲荷葉,下部分雕的是奮勇爭先的雙龍,兩龍各異,相互交游,龍頭向上,龍身舞動,龍尾翻卷。整組木雕刻工精細,形象逼真。

施耐庵著書處院門北側墻上一上一下嵌著兩塊石匾。上塊刻有“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施耐庵著書處舊址 淮安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二日公布 淮安市人民政府立”等文字。下塊刻有“施耐庵著書處舊址 施耐庵(1296—1370),元末明初小說家。明初攜家遷居山陽(今楚州)此宅,并成書《水滸傳》,直到去世。舊址現(xiàn)存房屋數(shù)十間,對研究施耐庵的人生軌跡具有重要價值”等文字。

古建筑修繕專家郭寶平說:“淮安古建筑群上刻龍雕龍的磚、木、石構件非常多,有些古建筑不存在了,但雕刻有龍圖案的磚、木、石等構件,被民間收藏愛好者收藏著!

淮安古建筑上的龍文化只是中華龍文化的一部分。從古至今,淮安先人們秉承著龍所蘊含的自信進取精神,用非凡的藝術創(chuàng)造力、精湛的手藝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,我們要努力傳承、弘揚好龍的文化。

聲明:淮安114網(wǎng)(m.d7760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網(wǎng)站,淮安114網(wǎng)不生產(chǎn)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(wǎng)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