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醫(yī)者大愛、守護新生兒健康——記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潘兆軍
他步履輕盈地穿行在新生兒科重癥監(jiān)護病房內,自信滿懷,執(zhí)著所愛,用醫(yī)者仁心為無數(shù)家庭帶來希望。在兒科臨床工作崗位上奮斗20多年,他秉持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,在新生兒救治領域孜孜以求,攻堅克難,成功救治蘇北地區(qū)第一例極低體重患兒;他鐵肩擔重任,打造一流的新生兒救護中心;他踐行醫(yī)者初心,勇于追逐生命之光,用愛與責任,做護佑新生兒生命健康的追光人。他就是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潘兆軍。
●生命至上,永不放棄 一次次跑贏生命救治“接力賽”
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,身患疾病或是早產的新生兒雖然看起來脆弱不堪,但只要能挺過生命初期的磨難,未來必將開啟一段充滿無限希望的人生,這正是潘兆軍作為新生兒科醫(yī)生的最大意義所在。為救治生命,他甘愿承擔風險。有一次,一名孕周僅28周的早產兒出生第二天在呼吸機輔助呼吸下,身體出現(xiàn)青紫,一直不能緩解。潘兆軍立即組織科室團隊進行搶救,確定患兒是在呼吸窘迫綜合征基礎上并發(fā)持續(xù)肺動脈高壓,只能吸入一氧化氮治療,但是給早產兒使用一氧化氮風險極大。潘兆軍果斷拍板治療,很快孩子身體青紫的情況有了好轉,三周后孩子痊愈出院!白龀鲞@種選擇并不容易,但我是一名醫(yī)生,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!迸苏总娬f。
任何一個身患疾病,卻又游走在醫(yī)學救治能力之外的新生命都會讓潘兆軍無比焦心。孕周只有23周多的琪琪,出生時僅有550克,身體只有成人的巴掌大,小腿比筷子粗不了多少,全身皮膚呈透明膠凍狀,眉毛眼睛都還分辨不清,讓這么一個脆弱的小生命存活下來,對潘兆軍的醫(yī)療團隊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。潘兆軍迎難而上,查閱資料、制定周密的醫(yī)療方案……孩子皮膚非常薄嫩,年輕醫(yī)生有時都不敢碰,做個脈氧的探頭或者貼個膚溫的探頭,都怕把她皮膚損傷了,潘兆軍親自給孩子細致操作,呵護有加。有時為了調整一個參數(shù),潘兆軍會在患兒暖箱旁邊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。歷經141天,潘兆軍帶領醫(yī)護團隊一路“披荊斬棘”,琪琪終于康復出院。琪琪也是蘇北地區(qū)成功救治的體重最低、孕周最小的早產兒。
●鐵肩擔當,銳意進取 打造一流的新生兒救護中心
他帶領科室團隊不斷攻堅克難,提高救治技術,優(yōu)化治療措施,使早產兒救治成功率穩(wěn)步提升。疫情期間,潘兆軍帶領科室同事,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,一直堅持開展危重新生兒轉運工作,轉運范圍覆蓋淮安、宿遷、揚州、連云港、南京等區(qū)域,近3年時間轉運近千例危重新生兒,未在轉運途中發(fā)生1例新生兒死亡。“隔離不隔愛,該救治的患兒還得救,對于那些沒有轉運能力地區(qū)的患兒,我們負責把人接來,治好了再負責送回去。”潘兆軍說。
潘兆軍曾帶著團隊從揚州市寶應縣轉運多名危重新生兒,體重最低的只有900克。這些新生兒歷經呼吸機等多種治療措施,最終均痊愈出院。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還接收過一名從連云港轉運來的危重新生兒,因其父母的健康碼均為黃碼,科室克服重重困難,專門為這名新生兒及其父母設置了單間進行治療,并安排了專門的醫(yī)療團隊,最終該患兒痊愈出院。
●醫(yī)心無悔,大愛無疆 做護佑生命健康的追光人
“我學醫(yī)的時候班里三十幾個同學,只有我一個人選擇了新生兒科,我從不后悔!迸苏总娬f。
潘兆軍潛心治學,敢為人先,一路拼搏,一步步地成長為科室的骨干和頂梁柱,并取得了博士學位,成為醫(yī)院最早一批自主培養(yǎng)的高級醫(yī)學人才。那段時間,他沒有娛樂,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看專業(yè)書籍、查最新資料。潘兆軍先后赴國內外知名醫(yī)院學習,一路學習一路奔跑,開拓視野,不知疲倦,收獲滿滿。
潘兆軍說,雖然新生兒科的工作很辛苦,但每當他凝視那些稚嫩的新生命,內心總會變得分外溫柔,對孩子們的保護欲和責任感就會被前所未有地激發(fā)出來。給患兒做聽診,他總會輕輕捏住孩子的小手,讓孩子感到安心。“我也不是天生就這么細心的,但只要我想起自己的責任,做起事來就會考慮得多一些了!迸苏总娬f。
■融媒體記者 傅停停 通訊員 黃昕